列管冷凝器的清洗注意事項
列管冷凝器是化工、制藥、食品等行業(yè)中常見的熱交換設備,其管束內外壁易因介質結晶、水垢、油污或微生物附著等產生污垢,影響傳熱效率甚至設備運行安全。清洗是維護列管冷凝器性能的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,但操作不當可能導致管束腐蝕、泄漏或機械損傷。以下是列管冷凝器清洗過程中的核心注意事項,涵蓋清洗前準備、清洗方式選擇、操作要點及清洗后維護等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:
化學清洗:適用于水垢、銹垢等可溶垢,需根據垢質選擇對應藥劑(如檸檬酸除水垢、鹽酸除銹垢、氫氧化鈉除油垢),并控制濃度、溫度和清洗時間,避免過度腐蝕。
物理清洗:適用于硬垢、沉積物或難溶垢,包括高壓水射流(壓力≤20MPa,避免損傷管束)、機械刮管(軟質毛刷或尼龍刮刀)、超聲波清洗等。
生物清洗:針對微生物黏泥,可采用生物酶或抑菌劑,溫和分解有機物,減少化學污染。
切斷介質來源:關閉冷凝器進出口閥門,排空殘留介質,必要時用氮氣置換,防止易燃易爆或有毒介質泄漏。
保護非清洗部件:用盲板隔離與冷凝器相連的管道、儀表(如壓力表、溫度計),避免清洗液進入其他系統(tǒng);對碳鋼等易腐蝕部件進行防腐處理(如涂抹凡士林)。
檢查設備完整性:確認管束、管板、封頭無裂紋、泄漏點,避免清洗過程中因壓力沖擊導致?lián)p壞。
藥劑配比與循環(huán):
溫度與時間控制:
中和與沖洗:
目視檢查:管束內壁應無可見垢層、銹跡,金屬表面呈現(xiàn)本色(如碳鋼顯金屬光澤,不銹鋼無鈍化膜損傷)。
性能測試:重新接入系統(tǒng)運行,對比清洗前后的進出口溫差(應接近設備設計值)、壓降(誤差≤10%),確認傳熱效率恢復。
泄漏檢測:對管程和殼程分別進行水壓試驗(壓力為設計壓力的 1.25 倍,保壓 30 分鐘),觀察壓力表是否下降,焊縫、脹接處有無滲漏。
二手列管不銹鋼冷凝器的使用壽命一般是多久?




